您的位置 首页 佛医

传说中的佛门行医故事

      佛门行医故事很多,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传说。

      (1) 药师佛的传说

      相传,药师佛把“除一切众生痛苦,治无明痼疾”作为自己救度众生的重要内容,他在十二大誓愿中发誓说:“诸根具足”——身体有残障的人听到他的名号后,一切障碍会消失,身体得健康;“除病安乐”——患有各种重病的人,听到他的名号后,诸病可消除。这正是人们所企求的莫大功德。他左手持药钵,右手执药丸,以医疗为职业,因而大受敬仰。


      药师佛有“药树王”和“如意珠王”两个化身,药树王的“根茎枝叶,皆能愈病;闻香触身,无不得益”。《耆域因缘经》则说,药树王能透视人体,“五脏肠胃,缕悉分别”,这很像科学幻想的医疗仪器。中国法义和尚则说,他在病中念佛,梦见一位道人为他剜出肠胃,洗干净后纳还肚内,从而病愈,这似乎是现代外科手术的幻想。


      药师佛身边有两大胁侍菩萨——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(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),他们合称为“药师三尊”、“东方三圣”,喻意为:日月皆升于东方,以其光明遍照众生,使众生俱得康乐。两位胁侍菩萨对医学和药物学颇有研究,他们经常为穷人施药医治,还带着良药为僧众治病。因此,他们义举斐然,备受赞赏。

 (1)庭前柏树子的传说

出没云间满太虚,原来真相一尘无;

重重请问西来意,唯指庭前柏一株。


       这首偈出自《五灯会元》,它记载了一个佛教故事。据记载,有个僧人问赵州从谂禅师曰:“如何是祖师西来意?”师曰:“庭前柏树子。”僧又问:“和尚莫将境示人?”师曰:“我不将境示人。”僧人问:“如何是祖师西来意?”师曰:“庭前柏树子。”原来,禅宗的旨趣意在言外,故有“不立文字”之说,从常识来说,“柏树子”是境;从“真谛”来说,“柏树子”便是心。故“境”即是心,当柏树子虚空落地时它就有了“佛性”,人因此应当泯灭心和境、无情和有情等种种差别的妄想……


       我们且不深究这则故事的禅宗思想,仅就柏树来说说其药用价值。柏树其叶、果以及树干渗出的树脂(柏树油)均可供药用。柏树子即柏树果,它能安神、祛风、凉血、止血,可治感冒、胃痛、烦躁、吐血。柏树叶能治痔疮、血痢、刀伤、蛇伤、烫伤等。柏树油能解毒、生肌、清热、调气。


      柏树是很平常的常绿乔木,树干直径粗的可达1米,高的可达20米。我国各地广有栽培,尤其是寺院僧侣,将柏树植于寺院周围,自然就有“庭前柏树子”的故事,僧侣们也用它来治病。

 

选自《佛教养生秘笈》 

编辑:曾艳

主播:一心

排版:冬霞
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国际新闻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