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佛医

​中医的防病论述(二)

      在日常生活中,中医在论述热病时更借鉴了类似改变环境与致病因子的思维,即“清洁”与“卫生”的观念,并且融入对抗热病的理论架构。例如绍兴医学会为预防伤寒所编《湿温时疫治疗法》,所思考的疾病预防法,与《内经》“摄生”一章有关。只是古医书“语皆精卓,但程度太高,难于履行”,故该学会选择浅显易懂又容易施行的法则,供民众参考。新法则囊括了西方瘴气论的内容,内有许多清洁举措:

  (1)房屋务祈洒扫,勿被尘污。四壁宜用石灰刷新,或兼用除秽药水浇洒,以杜湿毒之患。

  (2)垃圾为秽气所乘,不宜任意倾倒,宜倒在桶内,候清道夫挑除。挑后,勿再作践。大街小巷,时常清洁,可免一切疫疠。

  (3)晨起须将窗户洞开,以出炭气而入养气。夜则不然,卧不熄灯,与贪凉露宿,均宜切戒。

  (4)罐坛瓶钵一切器皿,积储宿水,最易生蚊,如内地已设自来水,宜将此项摒弃勿用。天井阴沟,须时常清洗,勿任闭塞。若将火油灌入阴沟,以免秽湿,斯为更妙。

  (5)停棺于家,最能遗患。设死者系患传染之症,其害更不堪设想,故丧家宜将棺柩速葬为要。

  (6)蚊蝇最能传病,故食物必须遮盖,以免蚊蝇散毒。碗盏用时,须先洗净。卧宿须垂帐子,勿使蚊虫吮血,致生传染之病。

  (7)各种生冷之物,俱有微生物含其中,故食物必须煮透、煮熟。各物亦勿越宿再食,且勿与未煮之物置在一室,庶微生物不致侵入。水未煮过,慎勿入口,荷兰水、冰冻水,皆与人有害,瓜果亦易致病,均宜少食。

  (8)吐痰于地,最为秽德,且易传病。宜向磁盂或阴沟吐之,方可无患。

    1909年起,上海医学研究所、中国卫生会等民间团体竞相举办卫生演述,开展公共卫生、个人卫生和防病常识的启蒙教育;而这些呼吁中的某些概念正是节录自上海医学研究所的通告。这些要求清洁卫生的观念,其实早于清末就开始被提倡,只是在中国医学的热病论述内,这样的呼吁显得特别明显,又与古典医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。这些提倡卫生防病的观念,并不存在于中医传统对待“湿温”的方法内,都是新的思想。这些卫生防病的原则,往往适合所有热性传染病;虽然第(7)条已经注意到微生物在论述疾病中的位置,但关于特定细菌的杀灭与预防方法,当时还未建立起专门的分类知识,就像程瀚章所言:“哪一种细菌,是用某种消毒法,都非对于各种细菌已经明了它们的性质不可。”对精于细菌学的公共卫生专家来说,预防某种热病,消除容易孳生特定病原的特性与因子,是关键所在。


选自《近代中西医的博弈:中医抗菌史》  

编辑:土

播音:雨霏

排版:冬霞
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国际新闻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