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佛医

读书不图科第为成圣成贤

读书不图科第为成圣成贤

     王阳明八岁时对神仙道教就有兴趣。十岁时,父亲王华高中状元,不久王阳明也随父亲到了京城。少年王阳明家境优越,性情豪迈不羁,据说十一岁的一天,在和伙伴逛长安街时遇到一看相的先生,他觉得王阳明相貌非常,就对王阳明说:“吾为尔相,后须忆吾言:鬚拂领,其时入圣境;鬚至上丹台,其时结圣胎;鬚至下丹田,其时圣果圆。”这三句谶言皆点一“圣”字,这对王阳明颇有触动。

     此后王阳明大概就开始思索“为什么要读书”、“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”之类较为沉重而深远的终极问题。于是,他就向塾师请教读书是为什么,塾师回答说读书登第,其实是要少年王阳明以父亲为榜样勤奋读书,考中状元,好光宗耀袓。王阳明觉得塾师的回答与他的想法相差甚远,他认为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光宗耀祖,而是做圣贤。圣人可学、学为圣人,是宋明理学家的一贯高标的话语。少年王阳明就有此等觉悟,足见其少有远志,不同常人,这种圣贤理想注定了王阳明一生道德学问之路的基调。

     “读书志在圣贤”,谁是圣贤?各行各业,每个身份、每个职责都能尽心尽力做好,就是圣贤。当妈妈是不是圣贤?周朝的三太,是母仪天下的典范,“太太”这个称呼就源于这个典故。所以当贤德的妈妈,就是圣贤人,有圣贤母亲才会有圣贤子孙。在商业界,徽商、晋商都把圣贤教诲用在所从事的行业。在教育界,有师道;在政界,有君道;在医学界,有医道,张仲景、孙思邈、李时珍,这些都是医学界的圣贤人。我们应该在每个岗位力行圣贤教诲,做很好的表率、做圣贤,这就是对社会、对国家做出贡献。

选自《心灵修行》 

编辑: 婧婧 

播音:一心

排版:冬霞
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国际新闻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