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年轻的时候,很喜欢去隔壁邻居家玩。邻居是一个石匠,没事就在家里凿石头,一块块坚硬的石头在石匠的手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石刻。
有一天午后,孔子又来到石匠家,看到石匠正在雕刻一块墓碑,这个墓碑是为鲁国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夫刻的。孔子看到后,就感叹说:“有的人死了,像鸿毛一样轻,有的人则被刻在碑上,后代都记住了,真是很值得啊!”
石匠听到孔子这么说,就停下来,问道:“那你想做哪一种人呢?”
孔子思索良久,叹息了一声,说:“我只是一个凡人,又怎么能和大夫相比呢?想要被人们记住,简直太难了!”
石匠却摇摇头,指着身边的石头说:“其实很简单!就像这石头一样,要把石头雕刻成好看的花鸟,就要不停地用凿子雕刻它!”
石匠说完就继续雕刻了,孔子目不转睛地盯着,只见碎石屑都被凿得飞了出来,多余的石头也被凿落在地上,一会儿,几个刚劲有力的字就雕刻出来了。石匠却并没有停止手上的工作,他一面凿,一面跟孔子说:“要想让这碑上的字保存的时间长一些,就要凿得更深一些,把不需要的石屑都舍去,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,万古长存!”
孔子恍然大悟,从此以后专心研究学问,把与学问无关的东西都舍去,最终成为名垂千古的思想家。
现代人总喜欢把“忙”挂在嘴上,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,能够同时完成几项工作,但是一问他做成了什么事情,却什么也答不上来。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绩,就要舍弃多余的“石屑”,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,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。
很多人的家里,物品堆满了各个角落,不管是窗台还是门后,甚至于门口的走廊里,都放满了生活用品,总舍不得扔,心想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能派上用场。可是却一直没用上。拥挤杂乱的居住环境,让人看见就窝火,也懒得收拾,就越来越乱了。舍去生活里不需要的物品,让生活变得简单起来,一回到家就很放松,这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,和家人的相处也会更融洽。
人的心灵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,舍去不必要的东西,心也会变得满满当当,再也装不下新的东西,人就会裹足不前,沉浸在烦恼的海洋里,走不出去。
佛家讲究“舍行”,指的就是要舍弃没有用的东西,不要固执地守着执念,放下能够获得的更多的快乐和幸福。在舍行中,人能真正静下心来,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。我们不能做外在物质的奴隶,要做内在的自己的主人。舍弃自己不需要的,选择自己需要的,为心灵腾出空间,去思考,去修行,放下执念,才能收获大智慧,过上轻松简单的生活。
编辑:妙慧
排版:李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