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坐养生在中国可有着古老的历史,如今这股“静坐热”已经风靡美国、英国等国家和地区,成为最追捧的健身方式。
中医认为养生的第一要务在于养神,而静坐正是养神的最好方法。建议每天醒来后一般不急于下床,而是先在场上调整呼吸吐纳,通过静坐、冥想等方法以安定心神。
《黄帝内经》告诉我们:百病生于气。任何影响气的生成和运动的因素,均会使人导致疾病。科学的养生,应该围绕“气”的生成和“气”的运动平衡而进行,而静坐能实现这一平衡。
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似乎都很享受“快”,静坐似乎是一种奢侈。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较量要“快”,公司的销售业绩要高要“快”,送餐外卖员要准时又要“快”,连马路上素不相识的轿车也要比谁起步“快”……
为什么要静坐?为了寻找快乐,避免痛苦。根据佛教的指导,每人其实都有潜力,从静坐中能找到永久性的快乐,甚至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,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。
郭沫若就是静坐的受益者。他幼年时由于身体素质不好,早年由于用脑过度得了神经衰弱症,某年,他读到了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以“静坐”法养病健身的故事后,就开始学起来,从此清晨起床与晚上临睡时各静坐30分钟。
就这样,不到半个月奇迹发生了,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转,睡的香甜,梦也少了,胃口恢复如常,渐渐的连骑马都不感到累了。静坐让体弱的郭沫若,身体素质由衰变强。从此,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静坐来养生,安享87岁高寿。
达摩祖师在少林寺山洞中静坐面壁一坐就是九年,他是开悟者。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能知世界的未来,通晓三世与人世间生、老、病、死、苦解决之道。佛祖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,普度众生,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。
那么如何进行静坐呢?
静坐时意念可集中在呼吸上,自然放松的呼吸,可想象吸入的是新鲜空气,呼出的是浊气,想象自身的各种病气、病痛不适和焦虑烦躁化作浊气汇集至肺部,随呼气都被排出体外了。
想象自己坐在草地上或树林里,边呼气,边放松,头脑放松,眼睛放松,嘴巴放松,肩部放松,好似肩上一很沉的东西被卸下来了。
边呼吸,边放松,然后把意念集中放在一处,可以是鼻子、丹田、病灶,也可以在很深的寂静之中意念你最熟悉的佛、菩萨名号,心念安住,尽量延长安住状态,不要随意出来。持之以恒,多多修习,自生妙用。
当我们对现实观念不再执著时,身体机能就会散发正能量,当回归到生活当中,积极的心态对我们处理任何事情都会发生很好的作用。
编辑:张亢亢
播音:婧婧
排版:冬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