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佛医

求法僧所见天竺之“福德医药舍”(二)

   “室罗伐悉底”,旧译“舍卫”室罗筏”“舍婆提”等,即法显笔下的拘萨罗爾舍卫城,此地的祗桓精舍是有名的佛教中心。“毗讫罗摩阿迭多著,意译起日。根据《大唐西域记校注》中的意见,“古代印度用这个称号的国王可能指笈多王朝的第三个皇帝,著名的旃陀罗笈多二世,继位年代是376年(一说380年),死于413一15年之间。

     法显访印财,他现在位。”如果此说不谬的话,那么这则材料正可补充说明法显时代印度的情况,而上引的《佛国记》“福德医药舍”也不再是以五亿金钱周给贫窭孤独”,还追加五亿用来“惠诸贫乏”,这种救济贫苦的行动,说明了超日王的“思想境界”达到了一定的高度,因为他没有把这大把的钱用来“身侈靡国'这里虽然没有提及医药方面的信息,但超日王的这笔庞大的支出中,起码应有一部分用之于贫病之人。再者,按照印度传统的医药理论,饥和渴是人类的与生倶来"(指遗传)的主病之一’缺吃少穿的人当然就属于病人之列。

     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四“株底补罗国”的“摩裕罗城”条下记:去城不远,临统伽河,有大天祠,甚多灵异。其中有池,编石为岸,引跣伽水为浦,五印度人谓之兢伽河门,生福灭罪之所。常有远方数百千人集此澡灌乐善诸王建立福舍,备珍羞,储医药,惠施鳏寡,周给孤独。“株底补罗菌”(Matipura)属于中天竺,“摩裕罗城”(Mayilra)约在恒河的运河源头,虽然玄奘并没有到过此地,这段记载得自传闻,但恒河是印度人的圣河,有关鼎鼎有名的“瑰伽河门”的描述当属真实,不必怀疑。到恒河中沐浴,是古今的印度人洗涤罪孽,获得新生的最佳方式。

     殖伽河门(GaAgadvara),就是“生福灭罪之所'“乐善诸王”指的是天竺乐善好施的国王们,他们也要灭罪过、求功德、得解脱。所以他们在现世就必须行善积德,“建立福舍”就是具体表现之一,由于经常有数百千人来此,其“福舍”必定是能长期使用的常设机构,有饮食和医药供应,惠施鳏寡,周给孤独。

选自《丝路医明》      

编辑:玉土

播音:婧婧

排版:冬霞
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国际新闻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