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记•扁鹊仓公列传》中说:扁鹊者,勃海郡郑人也,姓秦氏,名越人,少时为人舍长。舍客长桑君过,扁鹊独奇之,常谨遇之。长桑君亦知扁鹃非常人也。出人十余年,乃呼扁鹊私坐,闲与语曰:“我有禁方,年老,欲传与公,公毋泄。”扁鹊曰:“敬诺。”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:“饮是以上池之水,三十日当知物矣。”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。忽然不见,殆非人也。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,视见垣一方人。以此视病,尽见五藏症结,特以诊咏为名耳。
“扁鹊独奇之,常谨遇之。”可知扁鹊是认可长桑君的,态度诚恳。长桑君知道扁鹊非常人,不一般,有一定的身心素养。“道可受不可传”长桑君给扁鹊传授的形而上的道,唯能虚其心志者才能接受。
“饮是以上池之水,三十日当知物矣。”这个“药”,或许是个隐喻, 是练功的方法。“上池水”有多种解释,应理解为口腔中的唾液为妥。在舌下舌系带两侧有两个穴位,称之为“金津”“玉液”。舌下多生津液故名之。在小周天的习练中,津液的产生更有其微妙的作用。扁鹊应 是按一定的方法练习三十日,“视垣一方人",即能隔墙看到人。看病,能看见五脏哪里有病,诊脉自然就省略了。人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,自然有人不理解,是真的吗?能“尽见五藏症结”,两千多年过去了,今天的人一样怀疑。
我们说说扁鹊救治虢国太子的事例。
“其后扁鹊过虢。虢太子死,扁鹊至虢宫门下……先生之方能若是,则太子可生也;不能若是而欲生之,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。”终曰,扁鹊仰天叹曰:“夫子之为方也,若以管窥天,以郄视文。越人之为方也,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,言病之所在。闻病之阳,论得其阴;闻病之阴,论得其阳。病应见于大表,不出千里,决者至众,不可曲止也。子以吾言为不诚,试入诊太子,当闻其耳鸣而鼻张,循其两股以至于阴,当尚温也。”
扁鹊和中庶子费了许多口舌,他未入宫,能把“死”了近半曰的虢国太子的身体状况描述准确,说明扁鹊有“遥诊”的能力。
编辑:董玉萍
播音:圆真
排版:冬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