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时代,有一位比丘与一位小沙弥,因对佛陀所教的教法看法不一,而发生了口角,小沙弥便斥责比丘。比丘回到房中,心中恨意难消,过了不久即病发去世,并投生为一条毒蛇,找到小沙弥欲报前世之恨。佛陀知道此事,希望两人能解冤释结,于是,来到小沙弥的住处为其说法,教导沙弥主动向比丘顶礼忏悔。
接着,佛又为毒蛇说法:
“汝于我所,已修净行,合生天上,由嗔火所烧,今作毒蛇。汝应知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”
蛇听闻佛陀开示后,心意开解,随即命终,投生天道。可见,忍是多么重要。
白隐禅师是日本的一位高僧,他住的寺庙旁有一农家女与仇家的小伙子恋爱并生下了一个孩子。少女的母亲大发雷霆,追问谁是孩子的父亲。少女怕给仇家子招来大祸,不敢吐露实情,而是随便一指院旁的寺庙,说白隐禅师是逾轨犯戒者。少女的母亲立即跑到庙里,当着众僧的面大吵大闹,并把孩子摔给白隐,自己扬长而去。白隐禅师什么话都没说,把孩子抱回屋里, 精心地喂养照料。他为了给孩子找奶吃,任凭人们唾其面也毫无怨言。
几年过去,两家仇人和好了,少女说出了怀孕生子的真相。男女双方的家人知情后,来到庙里,诚恳地向白隐禅师道歉。寺内外的僧众知道这件事后,纷纷为这位高僧大德鸣不平。而白隐禅师把已经学会说话、走路的孩子交给了孩子的父亲,自己只是淡淡地说一句“就这样”,便飘然地走了。
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,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以及想法,也有不同的情绪,所以,往往会因意见相左而产生摩擦,此时,就必须学习忍耐。一个团队,如果每个人都放纵自己,以自我为中心,大家就不能和合。因此,每个人要先退一步,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,再从中沟通讨论,就能够作全盘、客观的考量,进而达成共识,使得团队的运作更有效率。能够忍,就有充分的时间、足够的弹性让自己调整脚步、想法,就不会一时冲动,做出不该做的事。因为忍,而成就宽阔的胸襟、豁达知足的个性,让自己广结善缘。
“受尽天下百般气,养就胸中一段春。”忍可成就健全的人格,忍可圆满人际关系,忍可获得家庭的幸福、事业的成功。从养生角度说,和气之人少恼少怒,可以增进身体健康。
编辑:曾 艳
播音:一心
排版:冬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