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若住法,名为自缚。
——《六祖坛经》
四祖道信禅师还没有悟道时,曾经向三祖僧燦禅师请教。道信虔诚地请教道:“我觉得人生太苦恼了,希望你给我指引一条解脱的道路。”三祖僧璨禅师反问道:“是谁在捆绑着你?”道信想了想,答道:“没有人捆绑着我。”三祖僧燦笑道:“既然没有人捆绑着你,你就是自由的,就已经解脱了,何必还要寻求解脱呢?”
后来石头希迁禅师在传法时,将这种活泼机智的禅机发挥到极致。有一个学僧问希迁禅师:“怎么才能解脱呢?”希迁禅师回答:“谁捆绑着你?”学僧又问:“怎能求得一方净土呢?”希迁禅师回答道:“谁污染了你?”学僧继续追问:“怎么样才能达到涅槃永生的境界呢?”希迁禅师回答:“谁给了你生与死?谁告诉你生与死有区别?”
禅师认为人不快乐,是因为一生有太多的绳索捆绑着自己,以致于心灵常常感到窒息。 松开身心的捆綁,揭去灵魂的面纱,抛开凡尘的困扰,还人生本来面目。放飞思想,襟怀坦荡,让目光更髙远,让生活更精彩,无拘无束,自由自在。
有个人在一家单位工作两年多了,他时常有一种想逃离的冲动。他用一种无奈的状态换回了老板的青睐,以为自己能好好地发挥了,可是新的定位依然是那么模糊。一种无奈的心态再次迸发。接着,他用一种平静的心态看待现在的人生瓶颈状态,以为自己能好好地安下心来工作。但这样的心态只存在了一周。他不知所措,有些迷茫。为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,他想逃离,远远地逃离……
这个人因心不能踏实,感到浮躁,从而厌倦工作,以及厌倦生活。他要逃离, 逃得越远越好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原因就是他把自己绑得太紧,只有绑得紧的人才会挣扎,才会产生逃离的念头。
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,成为世界名人,于是他常被官方、民间各种人士包围,包括电视广告商都拉着他去做这做那。他心慈面软不忍拒绝,又不擅长应酬、不会推托,加上做事认真、不懂敷衍,结果陷于忙乱的俗事重围,不知如何解脱,搞得心力交瘁,心情也变得十分沉重,终于以自杀了结一生。
因此,适度的放松,学会给自己松绑,也给疲惫的身心放个假,不失为解脱当下烦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编辑:曾艳
播音:婧婧
排版:李华